過敏原多得防不勝防!有過敏原造成疹子發作就是過敏疹;但每個人過敏原千奇百怪,疹子也變化無窮,沒有通則。
過敏症狀分為:
1. 接觸性皮膚炎:經由接觸過敏疹產生的濕疹變化,疹子只會發作在接觸部位,但也有少數可能誘發全身性的過敏疹。
2. 異位性皮膚炎:會反覆發作且搔癢,寶寶好發在臉部、軀幹或四肢伸側,與兒童或是成人的型態有些不同。可能因配方奶、副食品或是食品添加物讓過敏加重;也因天生皮膚油脂欠缺,容易受到外在環境中過敏原、細菌或空氣汙染刺激引起發炎;另外,在溼氣重的台灣,塵螨的吸入性過敏仍是一大肇因。皮膚會看起來乾乾粗粗的沒有光澤,也常會有抓痕與皮屑感。,急性濕疹可能以水泡表現,但是如果有厲害膿皰或水泡,要小心續發性細菌或是單純皰疹感染。
3. 蕁麻疹:過敏原藉由吃入、吸入、甚至感染,導致引起血液中組織胺以及細胞激素升高的全身性敏感,藥物、食物、花粉、粉塵、細菌、黴菌孢子、塵螨、昆蟲屍體、糞便、動物毛髮、或是物理性的冷熱風光等都有可能刺激,除了皮膚風疹塊,影響到黏膜水腫,可能眼腫、嘴巴腫翹,發生在喉頭黏膜,可能引起喉頭水腫而導致呼吸困難。
4. 汗疹:細細小小密密麻麻的紅疹,甚至晶瑩水珠或膿皰,小孩子由於調節體溫以及汗腺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可能會因高溫濕熱天氣或穿著悶而不透氣的衣服導致,看起來嚴重但沒有特別感覺。
針對過敏疹的正確處理方式有六種:
1. 避開過敏原: 喝母奶、保持環境清潔
2. 多喝水、正常作息
3. 暫時避開容易過敏副食品,特別是芒果或草莓
4. 衣物保持通風、不要束太緊
5. 洗澡水溫適中,淋浴&避免泡澡
6. 癢要涼敷,先擦乳液、後用類固醇藥膏
在台灣每5個就有1個小孩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,因此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照護與調理方式有六種:
1. 盡量多喝母奶、避開過敏原
2. 保持肌膚完整,避免過度清潔,勤擦乳液、水溫不能太熱
3. 調節免疫力-飲食均衡,多吃當令蔬果,少外食減少加工品
4. 保持環境清潔、控制濕度、減少塵?
4.不因為皮膚問題給孩子更多壓力!
5. 該用藥就用藥!
盧靜怡院長貼心提醒,異位性皮膚炎必須控制癢感才能控制發炎,所以除了以上調理方式,該用藥的時候就要用藥,但是不要把藥當保養品。另外,成人型的異位性皮膚炎,通常是因為壓力、身體不正常的發炎反應、還有毒素未能好好代謝,可經由醫師評估定期補充營養點滴,從身體內在進行調理,補充維他命C、B群等抗氧化成分,提升循環代謝與肝臟的解毒機能,提升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