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體中的免疫系統受到空氣中的過敏原影響,而導致的鼻炎症狀,稱之「過敏性鼻炎」。使病患過敏的特定物質 (過敏原) 誘發過敏反應,當病患與這些過敏原接觸時,身體會將這些過敏原當作外來入侵者。
進入身體的過敏原會與 IgE 抗體結合,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發炎物質,並快速傳導到身體各處來對抗「外來的傷害」,影響身體組織並產生發炎反應。
▲ 過敏原如花粉等,進入體產生漿細胞抗體,造成過敏性鼻炎。
漿細胞(Plasma cell),亦稱為效應B細胞(effector B cell),是免疫系統中釋放大量抗體的細胞。
過敏性鼻炎主要症狀是「眼睛搔癢」、「流眼淚」、「鼻部癢」、「鼻塞」、「流鼻涕」、「打噴嚏」和「流清水狀白色鼻涕」、「喉嚨癢或痛」等症狀,間歇性反覆發作。
【註】
IgE-身體的過敏抗體
IgE (免疫球蛋白) 是一種被稱為抗體的蛋白質。它是引發過敏反應的重要媒介,因此又稱為「過敏抗體」。IgE定量檢測:測量血液中 IgE 濃度,可了解病患對哪些物質過敏。
根據2008世界衛生組織 (WHO) 在過敏性鼻炎及其對氣喘的影響 (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, ARIA) 之工作會議,將過敏性鼻炎重新分類為 (1) 間歇性過敏性鼻炎 (2)持續性過敏性鼻炎,並依發作時間長短與嚴重程度區做如下列表格的定義區分:
常見的過敏原有 : 塵蟎、花粉、蟑螂、狗、貓、黴菌、牛奶、蛋、海鮮、奇異果、乾草、香菸、香水…等,以屋塵蟎與屋內粉塵占最為常見,比例高達97.6%及78%之多。
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最大的目的在於緩解或改善症狀。過敏性鼻炎的治療的口服、用藥及手術,ㄧ般來說,都可以有效改善過敏性鼻炎症狀帶來的不適感,唯視各人體質、及所處生活環境,如有新的過敏原產生刺激,過敏性鼻炎有可能再次復發。
塵蟎最喜在超濕環境下生長,建議家中保持家居環境清潔要有除濕機與空氣清新機,尤其台灣屬於海島型潮濕氣候,需保持持乾爽及空氣流通,最合適的濕度約在50%。
1.抗組織胺(Antihistamines)
2.抗充血劑 (Decongestants)
3.類固醇鼻內噴劑(Steroid nasal sprays)
▲類固醇鼻內噴劑在過敏性鼻炎各類症狀中都有很好的緩解功效。
漸進式給予過敏反應的物質,讓身體對周遭環境中的過敏原產生適應。 舌下減敏療法,是為了增加口服免疫的耐受性 (oral tolerance),也就是說將過敏原含在舌下,過敏原被口腔粘膜中的蘭氏細胞(Langerhans cells)吞噬後將抗原呈現給一群特別的調節性T細胞 (regulatory T cells),產生細胞激素素 (TGF-ß及IL-10) ,壓抑過敏性的Th2免疫反應。
過敏性鼻炎一開始透過藥物來控制發炎並改善症狀,藥物方面有抗組織胺、類固醇鼻噴劑,但對於長期鼻塞患者而言效果通常有限。在藥物無法徹底改善的情況,可考慮雷射療程及下鼻甲形成手術縮小鼻甲體積,進而達到改善鼻塞與打噴嚏、流鼻水的效果。
1.廣達雷射(1470)微創手術
2.下鼻甲成形手術 (Turbinoplasty/ Turbinectom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