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眼圈、熊貓眼是一般人熬夜疲憊的最佳象徵,台灣人大多仍以素顏居多,所以黑眼圈更顯得無精神與老態,多虧台灣的高近視率,大多人以眼鏡「遮瑕」,但沒有眼鏡「保護」的人,再高超的遮瑕技術也遮不住呢。黑眼圈分為以下這幾類型。
1.「血管性黑眼圈」,顏色多為深紫色,於眼睛下方血管堆積處,約占1/2眼窩,屬於靜脈血管型,為過敏或熬夜晚睡的表徵。特色是當你拉推下眼皮時,黑眼圈位置與形狀不為所動。
2.「結構型黑眼圈」,多出現於五官輪廓較深邃者,如額骨凸出者,環境光源多位於頭部上方,因此隨著光線變化所產生的陰影,看起來就像是黑眼圈。
3.「淚溝型黑眼圈」,因產生淚溝後加上光影效果,則產生眼下凹陷處的黑眼圈。主因是眼窩下方支撐組織隨年齡或生活習慣而流失,進而鬆弛產生細紋,這是淚溝型黑眼圈。
4.「色素型黑眼圈」,上下眼皮都會有黑色範圍,這是屬於皮膚色素沉澱於表皮的問題。如長時間上妝、揉眼睛,刺激眼周脆弱肌膚,這時肌膚就會啟動本能防護反映:黑色素沉澱。
如常見的淚溝型黑眼圈,其實以注射玻尿酸填補眼下凹陷,就能直接改善問題。再藉由超音波導入、含胜?與生長因子的滋養成分,能讓眼周立即達到保濕滋潤、緊緻除皺的效果;而色素型黑眼圈,治療方式以加速表皮黑色素代謝為主,使用美白產品、少搓揉眼睛,也能加入含左旋C或乳糖酸的產品,促進色素代謝,另外,淨膚雷射、藍爵雷射、脈衝光或除斑雷射,也有利於除去黑眼圈。
而結構型黑眼圈則無法用上述方式改善,只能依賴化妝技術或整形外科手術,但以西方人為例,都不特別在意黑眼圈問題,因為這同時是五官立體輪廓的表現;最後是與本身體質有關的血管性黑眼圈,因為這與過敏性體質、熬夜晚睡及靜脈血管不正常堆積導致而成。以染料雷射或脈衝光能得到短期見效,但若是想完全使這類型的黑眼圈消失,這卻是無法改變的事實。